陸資登台大鬆綁 走困難的路

2012-10-31 天下雜誌 509期作者:張翔一


精采重點:陸資登台大鬆綁 走困難的路圖片來源:鍾士為

為了讓經濟有感,馬政府將擴大開放陸資。台灣敞開雙臂迎接陸資,是引活水救市、還是飲鴆止渴?台灣如何靠自己,真正在國際上立足?


政院拚經濟,決定「試點」開大門,迎陸資。


備受矚目的「自由經濟示範區」草案,將於十一月出爐,預計明年正式上路。經建會主委尹啟銘透露草案構想,將在「示範區」內,比照WTO待遇,擴大開放陸資投資項目。


最快明年起,在高雄港、基隆港、和桃園航空城的周邊「示範特區」中,陸資將不再受到「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業別項目」的限制。而是比照所有外商,可以入股台灣的高科技產業、金融業,以及參與重大公共建設,甚至承攬工程。


「冷衙門最近終於翻身了,」長期往返兩岸,一位外商投資銀行主管笑說,自從○九年,中國移動入股遠傳電信破局,大型陸資企業來台參股或併購的意願大減。


直到最近,傳出法規大幅鬆綁(示範區內),不少國際級陸資企業,開始再度來台尋找投資機會。


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指出,陸資來台,鎖定的是指標性基礎建設、高科技產業、商用不動產與物流運輸四大塊。


過去,政府法規種種限制,例如,允許陸資投資基礎建設,卻不允許承包工程;又或者,只能投資國際競爭力落後的傳統製造業,卻不能介入經營。使得陸資形同「只能撿破爛」、看不到賺錢機會,「(陸資)在商言商,當然興趣缺缺,」黃齊元說


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,今年一至九月,陸資來台投資金額共一.四億美元(約台幣四十二億),雖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逾三倍。○九年至今共三.一億美元的總額,卻讓總統馬英九直說「太難看」。並指示,「朝更開放(陸資)走,是唯一方向。」


如今,行政院考慮在示範區內擴大開放陸資,於兩岸居中牽線的金融業者,大都樂觀其成。


投資銀行業者估計,若法規配套完整,陸資來台金額,短期內將至少快速增加三億美元,約新台幣九十億元,相當於○九年至今的總和。


國安問題不容忽視


擴大開放陸資,在產業外移、財政困窘的今日台灣,似乎是不得不然的抉擇。


一位行政院官員就透露,「中央沒錢(預算),地方更慘,要透過基礎建設拚經濟,只能引民間資金、或海外資金,陸資當然也是選項。」


不過,學者指出,比照WTO待遇、接近全面開放陸資,僅管只在「特區」內進行,仍將對台灣產生衝擊,國家安全、社會公平等問題,不可不慎。


除了高科技產業、金融業、電信業等攸關台灣競爭力、或國人個資安全等產業,未來開放陸資幅度備受各界關注外;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、前陸委會主委童振源等學者更擔憂,陸資大型企業,至今仍有主權基金色彩,未來這些企業若來台設廠、併購,將無可避免地取得國內技術,與國內業者競爭,衝擊產業環境。



另外,大至陸資參與基礎建設、小至食品加工等,未來若出現公共安全問題時,責任歸屬又該如何認定?


陸資早已來台佈局 


長期研究房地產市場,淡江大學產經學系副教授莊孟翰也指出,「其實,陸資來台,遠比官方統計多上太多。」透過第三地轉投資,或由台商出面「代購」,陸資早在台灣房市佈局已久。



大陸富人透過台灣房地產,達到資產轉移的效果,閒置的房屋、和市場的預期心理,卻也間接造成台灣都會區房價居高不下,居住不正義的問題。


「關鍵還是,政府要負責任,拿出產業政策,重拾台灣的競爭力,」前財經官員語重心長地說,台灣目前從基礎建設,部份科技產業,金融業末段班銀行,到大學、地方醫院甚至資本市場,或多或少都有缺乏資金、或經營不善的沉痾存在,但「出問題不能只想找陸資當救火隊,台灣要靠自己,走困難的路,才能真正在國際上立足。」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l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