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日本現場直擊 終極能源車來了!
豐田耗費上兆日圓打造,特斯拉最害怕的頭號對手

豐田的氫燃料車「MIRAI」正式開賣,命名為「未來」,其實已經近在眼前,以氫燃料車為首,日本政府將氫能源,放進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的核心位置,全球第一個氫社會正在形成。這陣「未來」的風,將如何襲捲全球。

2014/12/31 出處:財訊雙週刊 第 467 期 作者:黃靖萱、

「MIRAI」來了,終極環保車的未來還會遠嗎?

以日語「未來」發音命名的豐田(TOYOTA)氫燃料電池(Fuel cell)車「MIRAI」,2014年12月15日正式對一般消費者販賣。

開賣的第一天,《財訊》雙週刊飛到日本直擊並專訪開發MIRAI的關鍵人物,一探被特斯拉(Tesla)執行長穆斯克嘲諷應改名為Fool Cells(愚蠢的電池),但卻被全球最大車廠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視為終極環保的未來車。

這輛車掀起的巨浪,絕對不僅是遠在天邊、兩大車廠的路線之爭而已。新能源的應用,更將改寫國際政治局勢,汽車產業將再度為科技做出巨大貢獻。

再想像一下,你我每天乘坐的交通工具,只需靠著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「氫」,結合空氣中的氧就能發動,而且只會排出水,不會排放廢氣,整座城市不再被霧霾籠罩,你可以大口呼吸;同時你完全不用改變開車及加油的習慣,只要3分鐘,即可完全加氣,再繼續行駛600公里,這樣的世界已經確確實實來到。

夢想成真的氫燃料電池車

傾注20年、前後耗費一兆日圓,相當於一個台積電資本額…

豐田以發展環保車的決心,重新定義汽車產業。

出發前,看著所有資料,盤踞在我們腦海中的都是,怎麼會有一家公司願意砸下一兆日圓(約台幣2500億元,相當於台積電的資本額),耗時20年研發有可能無法成功商業化產品?難以想像,因為在台灣,我們沒有可以對照想像的目標。帶著疑問,我們在東京台場、愛知縣豐田市找到了答案。

東京唯一的「MIRAI」展示點,就在台場占地廣闊的TOYOTA MEGA WEB裡,這裡展示著豐田先進的造車技術及各式經典車款,藍白相間的電動車iQ、桃紅色的油電混合家族最小成員AQUA、每公升平均油耗27.6公里的粉紅色插電式油電車,還有已經加入法國電動車分享計畫的三輪小型都會電動車i-ROAD,這些車都釋出同樣的訊息,就是象徵豐田發展環保車的決心。

但再往側邊的門口走,不像這些車種都停在開闊的場地裡,供遊客隨意觸摸、試坐,一格只夠容納一輛車的黑色空間裡,藏著一輛亮藍色、線條充滿未來感的車,冷白色的細長LED車燈在黑暗中發著光,就像躲在洞穴裡伺機而動的猛獸,無聲無息地搜尋獵物。這輛就是豐田傾注20年、前後耗費一兆日圓打造出的氫燃料電池車,蠢蠢欲動準備衝出洞口,撲向和它競爭終極環保車地位的電動車。

「豐田著眼的是50年後甚至更遙遠的未來,我認為氫燃料電池車就是最終的環保車,」豐田章男的語氣堅定。

「因為自從1997年推出油電混合車後,豐田離『創新』兩個字愈來愈遙遠。」○九年,豐田因為油門踏板出現品質瑕疵,陸續召回近千萬輛車,嚴重危及品牌價值的事件,讓豐田章男在美國國會聽證會掉下男兒淚,「我的姓氏刻印在每一輛豐田汽車上,對我來說,車有問題,就等於我有問題」,他深刻檢討豐田的驕傲心態,也要重新喚起公司逐漸喪失的造車熱情。

如今這輛「MIRAI」讓豐田章男不愧對自己的姓氏,他站在鏡頭前自信地說,「我們將重新定義汽車產業,相信跟著MIRAI的輪子能到達一個更好的世界,這不只是另一台車,而是一個做出改變的機會,這就是豐田存在的價值。」

沒有引擎聲的超現實體驗
沒有變速箱,加速性佳,一口氣就將速度衝上去;
整台車身重心非常低,即使來個連續彎路,也沒有傾斜感。

豐田汽車的前社長渡邊捷昭就曾說,「我的夢中之車是,愈跑空氣會愈乾淨的車子。為此,我不知道向技術開發人員講過多少次,都口乾舌燥了。」如今,這輛夢中之車,由豐田汽車創辦人豐田喜一郎的長孫手中推出,意義絕對不同。

當「MIRAI」緩緩開向我們,可以看見由車尾排出的水滴落在行經的路線上,坐進車裡,有種超現實感,即使已經發動,因為沒有機械式的引擎,加速起來聽不見發動機的嘶吼,安靜地彷彿外界景物及喧囂都頓時靜止般,像坐在車裡看一齣默劇。加上沒有變速箱,所以加速性佳,一口氣就能平順地將速度衝上去,這點和電動車類似。

但MIRAI為了平衡車身,將氫氣罐拆成兩個,加上燃料電池組布置得較低,整台車身重心非常低,即使來個連續彎路,車身也沒有傾斜感。同時它的扭力達34.2KGM,遠高於一般轎車,加速及爬坡的性能十足。

由於豐田章男熱愛賽車,也是一位業餘賽車手,曾開著他的LEXUS戰車參加24小時耐力賽得到冠軍,對於駕駛樂趣相當重視,主導MIRAI開發的產品企畫本部副總工程師田中義和對我們解釋,除了環保技術外,他們一直不斷琢磨車輛的性能及加速性,「能達到高層要求的fun to drive,這是我個人覺得更有成就感的部分。」

在負責氫燃料電池車前,田中義和是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RIUS的開發主管。豐田自1997年領先全球推出PRIUS後,這輛車即成為全球油電混合車的代名詞,之後油電混合車種愈來愈寬廣,包括CAMRY、CROWN到高價的LEXUS都推出油電系統,也更進一步研發出插電式的油電混合車,讓續航里程更長。迄一四年9月底止,豐田的油電車已在全球銷售超過700萬輛。

而在純電動車領域,豐田不只有生產小型電動車iQ,同時也和特斯拉合作在美國加州生產銷售豐田的RAV4電動車款。但iQ一直不是豐田力推的環保車,一四年中已經停止在歐洲的銷售,而和特斯拉的合作計畫也在年底正式終止。

豐田和特斯拉分道揚鑣,各自駛向截然不同的道路,以鋰電池技術為首的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,多次公開嘲諷燃料電池,「Fuel Cells(燃料電池)應該改名為Fool Cells(愚蠢的電池),他們真的很蠢。」3個月前到德國慕尼黑為特斯拉的服務中心剪綵時,也不忘打擊對手,他說以現有燃料電池的技術,為了要達到一定的續航力,所需要的體積、重量與成本,都無法與鋰電池競爭,「它不可能成為一個可用的技術」。

但業界都認為穆斯克心裡不是不害怕,從他開放特斯拉專利就能看出,目的是讓更多人加入電動車陣營,拱大電動車的市場,最終也會擠壓氫燃料車的生存空間。

對於穆斯克一波又一波尖酸的發言,豐田沒有任何回應,卻在一個月後,盛大舉行「MIRAI」發表會,提早將氫燃料電池車推向市場,而且強調續航力可達650公里,並將售價訂為723萬日圓(補貼後為520萬日圓),以優於特斯拉的購買條件,打臉穆斯克。更重要的是,MIRAI加氫只要3分鐘,正踩在特斯拉的痛腳上,電動車普及最大的障礙就是充電一小時約跑50公里,若採用高壓快速充電,就必須犧牲鋰電池的壽命。

豐田章男認為,油電混合車當年推出時,受到的質疑不比氫燃料電池車少,如今油電混合車可以做到,為什麼氫燃料電池車不行?

搭上新幹線到距離東京360公里遠的工業大城名古屋,再從名古屋換搭兩班電車,來到以豐田汽車命名的愛知縣豐田市,自從1959年日本首座汽車整車工廠──元町工廠在這裡成立後,這座城市也從此更名為豐田市。

一出車站,安靜、人煙稀少,這裡就像典型的日本鄉下,但全球第一個汽車年銷售量破千萬輛的豐田汽車總部,就座落在這座人口僅40萬的小城市。豐田汽車國內12座工廠,全都在愛知縣,其中有十座在豐田市裡。當地的計程車司機說,「這裡到處是豐田,幾年前連NISSAN的展售店都看不到。」

安倍也來試駕,內閣大臣都來了!
二○年的日本東京奧運,將是氫燃料車躍上世界舞台的另一次機會,
豐田已經規畫燃料電池巴士將擔任運輸要角。

驅車來到元町工廠,有36個東京巨蛋那麼大的工廠裡,生產的車種以高價車為主,包括豐田高級車品牌CROWN、Mark X以及LEXUS,從產線的高處參觀路線往下看,正在組裝坐椅的兩輛CROWN的油電混合車種的後面,跟著的是LEXUS的油電混合車,這些高級車的銷售重心慢慢從純引擎,逐漸轉移到油電混合。而未來,領先全球最新的氫燃料電池車「MIRAI」,也將在日本這座歷史最悠久的工廠裡生產。雖然一五年販賣目標400輛,但因為1月才會正式統計接單數量,尚未進入產線的MIRAI,連產線上的大多數員工都未曾親眼見過。

「MIRAI」絕不只是對豐田有意義,對於缺乏能源的日本來說,才是意義重大。

一四年6月,豐田宣布將在當年推出氫燃料電池車後,7月,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在北九州視察加氫站時,也親自試駕了MIRAI,豐田汽車廣報部主任瀨戶圭祐說,「不只是安倍,所有大臣都來試駕、站台過,這在日本是非常罕見的。」

為了促使氫燃料電池車的普及,日本經濟產業省已決議針對「MIRAI」補貼202萬日圓,讓消費者實際購買MIRAI的負擔降到520萬日圓,和當年的油電混合車PRIUS相當;此外,包括東京和名古屋,都正在研擬要額外再補貼。田中義和解釋,這輛改變能源使用的車,是為了改善環境,如果因太貴而無法普及,就沒有意義,而且有愈多人購買,也才能促使加氫站的建設。

氫燃料電池車最重要的基礎建設就是加氫站,生產氫氣及建置加氫站的岩谷產業,也有了「赤字覺悟」。

雖然一座加氫站成本至少5億日圓,但一開始,他們就要以1公斤1100日圓的價格供應氫氣,這價格,和民眾使用豐田的油電混合車要負擔的燃料成本相當,岩谷產業副社長上羽尚登說,「其實現階段,我們即使是賣10倍的價格,都還是虧,我們已有要虧五年的覺悟。」

不只是豐田,本田也將在一五年正式推出對一般消費者販賣的氫燃料電池車。5年後的日本東京奧運,將是氫燃料車躍上世界舞台的另一次機會。豐田已經規畫燃料電池巴士將擔任運輸要角,台場就是示範區之一。預估屆時氫燃料電池車的產值將高達8000億日圓。

日本媒體認為,汽車身為日本最大的產業,日本必須在氫燃料電池車引領世界。如果氫燃料電池車能夠成功,進而建構氫社會,那身為資源小國的日本,就能獲得能源安全保障的新王牌。「日本政府將氫放到了安倍經濟學《第三支箭》的核心位置,」《日經》週刊說。

事實上,日本是世界上最接近「氫社會」的國家,在豐田MIRIA上路之前,燃料電池已經進入家庭。

○九年,ENE-FARM(家用燃料電池熱電共生系統)上市,由松下、東芝製造,東京瓦斯推廣,利用瓦斯提取氫氣,注入燃料電池中發電,發電時產生的廢熱用來燒水,供泡澡和取暖使用,能源使用效率超過9成,加上日本天寒,具備先天的優勢,成為全世界唯一在家庭使用燃料電池的國家。

全球能源戰略新出路
日本是全世界唯一在家庭使用燃料電池的國家,隨著MIRAI上路,
被視為遙不可及的「未來」技術,普及之路指日可待。

上市之初,ENE-FARM原價350萬日圓,政府補貼150萬日圓,使用者除了環保考量,還有使用20年當中可以節省的電費,對一般的家庭還是不便宜,但是在一一年東日本大地震後,電價上漲,刺激銷量逐漸上升,到一四年底預計銷售超過12萬台。這套設備也同樣適用在歐洲,松下將首度賣到德國。

氫燃料相關產品不斷朝商業運用前進,嗅覺敏銳的大投資家聞風而至,日本新首富──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,一三年5月和美國生產燃料電池公司Bloom Energy合作,成為該公司的日本法人。原因是孫正義在東日本大地震後,大力投資太陽能發電,發電量不穩定一直是心頭刺,燃料電池卻沒有這個問題,他表示,「我們發現了清潔而且高效率的分散電源。」他說到做到,就近「看管」這項技術,一四年6月,軟銀東京的辦公大樓已經安裝燃料電池,孫正義與Bloom Energy董事、美國前國務聊鮑威爾(Colin Powell)一同出席啟用儀式。

日本傾國家之力,致力於能源分散,前總統李登輝也高度關注,他以元首的高度,長期研究能源議題。11月,李總統在與日本經濟國師濱田宏一的餐會上說,「對氫我很有興趣,1978年美國就有教授研究用氫融合來發電,結果被修理得很慘,為什麼沒有被重視呢?這種技術一出來,石油、煤炭、核電攏嘸效啊」,深諳商業利益的李總統,一眼就看出這種好的技術,必然會受到石油公司美孚、核電設備業者奇異(GE)排山倒海的封鎖。

李總統話鋒一轉,拉回台灣,回憶到921地震時,政府要從墾丁調電上來,但長途運輸會損耗2、3成的電力,所以分散發電方式、就地發電相當重要,從國家安全的角度「成本再高也要去做」,台灣一定要好好利用天然資源,分散能源技術,他語重心長地說。

被譽為「科幻小說之父」的法國作家儒勒.凡爾納,在1874年出版的《神祕島》提到,「由氫和氧構成的水,今後定會成為理想的燃料」,安倍曾經好幾次在演講中提到「凡爾納夢想」終於要在日本實現了。隨著MIRAI氫燃料電池車上路,被視為遙不可及的未來技術將要普及,「未來」的風正迎面吹來……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alykao 的頭像
    ealykao

    ealykao的部落格

    ealy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